





「提取水果DNA」 工作坊于4月1日在香港科学馆顺利举行,此工作坊为2023香港科学节的科学节目之一。参加者透过工作坊进一步了解DNA的结构,并在学生导师Alicia和Thomas指导下,体验从杞子和香蕉中提取DNA。
本会夏季实习计划2023即日起至2023年3月27日接受报名。为期六星期的实习计划为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毕业生提供尖端研究、科技和生命科学的实习机会。实习生被分配到香港及上海不同的生物科技机构工作,包括初创企业、风险投资公司、非政府组织、医疗及制药公司。
HKLSS 师友计划2023启动典礼暨春季酒会于2023年2月23日圆满举行,逾150位导师、嘉宾、学员及历届学员出席。典礼更有幸邀请到南丰集团行政总裁、本会创办人及主席张世成先生、泰欣资本倍宝孵化器行政总裁许安颂先生、香港青年科学院院长岑浩璋教授,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组长黄元山博士与我们分享培育生命科技人才的见解,为第四届师友计划揭开序幕。
为了能够令香港生命科学生态系统能蓬勃发展、栽培更多年青人才,本会今年推出「青年导师计划」,邀请30岁以下的历届师友计划学员或实习生担任青年导师,以朋辈的角度去关心学员所面对的难关、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及求职经验分享。本年度共有五位青年导师参与计划。
本届为历年来最盛大的师友计划,共有68名导师及100名学员参与。欢迎新一届的导师及学员,祝各位能享受师友计划的旅程!
(星岛日报2023年1月2日) — 全球的金融市场正在经历疫情后的冲击,包括欧美的高通涨、高能源价格、欧美央行持续加息和收紧货币的政策、内地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加上一些地区性及国际性的不稳定政治因素。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虽然受到影响,但随着美国加息和投资相关活动的成本增加,长远来说,整体的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仍然非常稳健。香港的金融基建长期保持稳健及高效,如能善用这股巨大的优势去发展生命科技,机遇定必无限。首先,香港是亚洲最大的私募基金及对冲基金的营运中心,也拥有一个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全球的一百大银行,约四分三都在香港有业务,聘用超过10万名员工。而全球一百大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有七成都在香港设分公司;这些金融机构其实可为生命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香港修读生物科技或医学的人才不少,他们或以为,毕业后只能做医生或在大学做研究,但其实出路可以很广。他们可考虑在跨国药厂做市场规划,或在投资机构做一级或二级市场的投资分析,甚至先做科研工作,其后再试行创业。
促进跨界合作及技术并购
另外,政府可着力改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跨界的合作及并购的活动。因为香港的医药管理更接近欧美,一直以来吸引许多想进入内地市场的跨国药企,选择香港为落脚点。
而不少生命科技企业,特别是内地及东南亚龙头企业,也视香港为最理想融资及上市地方。当这些企业的管理层来港,就可为他们提供跟其他管理层与投资者交流的机会,这将有助香港发展成跨国生命科技公司在大中华地区的市场研究和策略中心,同时也有利于长远的人才培育和新企业的产生。
近几年,内地陆续有政策推出,如允许一些在香港认可、但未在内地批准的药物及医疗器械,在大湾区部分实验点或实验医院进行实验使用。这都为本港的科研人才及创新企业提供一个更大的市场,同时吸引内地公司跟香港公司更多无缝合作。
生命科技行业其中一个特色,是对前期投资和融资有非常大的需求,尤其是科研临床阶段。政府及业界可深化投资者与学术研究界的合作,从而去帮助有潜力的研发人员及创业者,更早获得公司或项目的资助。而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在这方面,也可为科研人才、生命科技公司投资者和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
虽然香港的金融基建具有极大优势,但要进一步发展生命科技,还需要继续保持高度投入与开放,并要成为国家与国际间的重要桥梁。
撰文:蔡劭旸女士 南丰生命科技总监、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夏季实习计划参与雇主及师友计划导师
(星岛日报2023年1月9日) — 一个健康的企业,应该有三分一的员工是从外部招聘,三分二是内部培养。但以目前的生命科技行业来说,我发现是倒过来的。前一段时间,因市场太炽热、太缺人,不少生命科技企业的员工都被外部的机会吸引了,纷纷跳槽去其他公司。很多企业的CEO跟我说,人才严重流失这个痛点,令他们每晚失眠。
招聘时只聚焦技术经验
因为大部分生命科技企业的创始人或高层都是科学家出身,所以第一次要管理这样大问题的团队,是很具挑战性的。加上很多企业过份着重技术和产品管线,在架构、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方面比较缺失。这导致很多员工觉得,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清晰。
另一个导致员工未能跟团队走得更远的原因,是企业在招聘时,只聚焦技术、经验,忽略了员工的文化、价值观是否跟企业一致。因此,他们需要人才咨询公司的协助及赋能,聘用认同企业愿景的人才,同时改善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技巧。企业把优秀的人才招了回去后,还需营造一个能让员工发挥所长的场景,以及良好的企业氛围,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让大家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和成就感,才能长远地留得住人才。
销售推广职位需求仍大
现时,生命科技企业对于销售和市场推广的职位,仍然有很大需求,尤其是以患者经历为核心的研发或推广。此外,专科护理、研发营运及数字化转型的职位,需求也在增加中,这些都是跟企业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国际化的发展有关。
目前企业较希望聘请的,是拥有研究生学历(尤其是生物科技、生物医学及生物化学),又曾在大企业受过历练的人才。具备跟细胞治疗、AI研发及创新专利等相关的专业技能,也很受欢迎。但是这些都是专家型人才,我们未来的三至五年,更需要的是一些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能够进行跨部门及国际化的管理工作。
很多企业其实也很看重员工的领导才能及管理能力,例如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容忍度、是否有主人翁精神、了解自己的不足,主动找机会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给予指示。对香港的年轻人来说,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便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但让他们认识行业的标准在哪里,同时给他们一些实习机会、愿景,以及跟CEO建立联系的机会。
展望未来十年,因为有老龄化及健康的需求,生命科技行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快速。我跟合伙人在年初成立公司,就是希望能帮助中国的创新企业,甚至转型的民营企业,培养并留住更多国际化的人才,将来做出更多优良药品,让大众活得更健康。
撰文:何江颖女士 博才康济创始人兼行政总裁、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咨询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