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取水果DNA」 工作坊於4月1日在香港科學館順利舉行,此工作坊為2023香港科學節的科學節目之一。參加者透過工作坊進一步了解DNA的結構,並在學生導師Alicia和Thomas指導下,體驗從杞子和香蕉中提取DNA。
HKLSS夏季實習計劃2023即日起至2023年3月27日接受報名。為期六星期的實習計劃為大學本科生、研究生及畢業生提供尖端研究、科技和生命科學的實習機會。實習生被分配到香港及上海不同的生物科技機構工作,包括初創企業、風險投資公司、非政府組織、醫療及製藥公司。
HKLSS 師友計劃2023啟動典禮暨春季酒會於2023年2月23日圓滿舉行,逾150位導師、嘉賓、學員及歷屆學員出席。典禮更有幸邀請到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本會創辦人及主席張世成先生、泰欣資本倍寶孵化器行政總裁許安頌先生、香港青年科學院院長岑浩璋教授,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博士與我們分享培育生命科技人才的見解,為第四屆師友計劃揭開序幕。
為了能夠令香港生命科學生態系統能蓬勃發展、栽培更多年青人才,本會今年推出「青年導師計劃」,邀請30歲以下的歷屆師友計劃學員或實習生擔任青年導師,以朋輩的角度去關心學員所面對的難關、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及求職經驗分享。本年度共有五位青年導師參與計劃。
本屆為歷年來最盛大的師友計劃,共有68名導師及100名學員參與。歡迎新一屆的導師及學員,祝各位能享受師友計劃的旅程!
(星島日報2023年1月2日) — 全球的金融市場正在經歷疫情後的衝擊,包括歐美的高通漲、高能源價格、歐美央行持續加息和收緊貨幣的政策、內地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加上一些地區性及國際性的不穩定政治因素。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雖然受到影響,但隨着美國加息和投資相關活動的成本增加,長遠來說,整體的金融體系和銀行體系仍然非常穩健。香港的金融基建長期保持穩健及高效,如能善用這股巨大的優勢去發展生命科技,機遇定必無限。首先,香港是亞洲最大的私募基金及對沖基金的營運中心,也擁有一個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全球的一百大銀行,約四分三都在香港有業務,聘用超過10萬名員工。而全球一百大投資者資產管理公司,有七成都在香港設分公司;這些金融機構其實可為生命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香港修讀生物科技或醫學的人才不少,他們或以為,畢業後只能做醫生或在大學做研究,但其實出路可以很廣。他們可考慮在跨國藥廠做市場規劃,或在投資機構做一級或二級市場的投資分析,甚至先做科研工作,其後再試行創業。
促進跨界合作及技術併購
另外,政府可着力改善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關係,從而促進跨界的合作及併購的活動。因為香港的醫藥管理更接近歐美,一直以來吸引許多想進入內地市場的跨國藥企,選擇香港為落腳點。
而不少生命科技企業,特別是內地及東南亞龍頭企業,也視香港為最理想融資及上市地方。當這些企業的管理層來港,就可為他們提供跟其他管理層與投資者交流的機會,這將有助香港發展成跨國生命科技公司在大中華地區的市場研究和策略中心,同時也有利於長遠的人才培育和新企業的產生。
近幾年,內地陸續有政策推出,如允許一些在香港認可、但未在內地批准的藥物及醫療器械,在大灣區部分實驗點或實驗醫院進行實驗使用。這都為本港的科研人才及創新企業提供一個更大的市場,同時吸引內地公司跟香港公司更多無縫合作。
生命科技行業其中一個特色,是對前期投資和融資有非常大的需求,尤其是科研臨牀階段。政府及業界可深化投資者與學術研究界的合作,從而去幫助有潛力的研發人員及創業者,更早獲得公司或項目的資助。而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在這方面,也可為科研人才、生命科技公司投資者和學生提供一個有效的交流平台。
雖然香港的金融基建具有極大優勢,但要進一步發展生命科技,還需要繼續保持高度投入與開放,並要成為國家與國際間的重要橋梁。
撰文:蔡劭暘女士 南豐生命科技總監、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夏季實習計劃參與僱主及師友計劃導師
(星島日報2023年1月9日) — 一個健康的企業,應該有三分一的員工是從外部招聘,三分二是內部培養。但以目前的生命科技行業來說,我發現是倒過來的。前一段時間,因市場太熾熱、太缺人,不少生命科技企業的員工都被外部的機會吸引了,紛紛跳槽去其他公司。很多企業的CEO跟我說,人才嚴重流失這個痛點,令他們每晚失眠。
招聘時只聚焦技術經驗
因為大部分生命科技企業的創始人或高層都是科學家出身,所以第一次要管理這樣大問題的團隊,是很具挑戰性的。加上很多企業過份着重技術和產品管綫,在架構、激勵機制和績效管理方面比較缺失。這導致很多員工覺得,自己在公司的發展前景不清晰。
另一個導致員工未能跟團隊走得更遠的原因,是企業在招聘時,只聚焦技術、經驗,忽略了員工的文化、價值觀是否跟企業一致。因此,他們需要人才諮詢公司的協助及賦能,聘用認同企業願景的人才,同時改善內部和外部的溝通技巧。企業把優秀的人才招了回去後,還需營造一個能讓員工發揮所長的場景,以及良好的企業氛圍,提升團隊的凝聚力,讓大家產生認同感、使命感和成就感,才能長遠地留得住人才。
銷售推廣職位需求仍大
現時,生命科技企業對於銷售和市場推廣的職位,仍然有很大需求,尤其是以患者經歷為核心的研發或推廣。此外,專科護理、研發營運及數字化轉型的職位,需求也在增加中,這些都是跟企業的升級換代、進一步國際化的發展有關。
目前企業較希望聘請的,是擁有研究生學歷(尤其是生物科技、生物醫學及生物化學),又曾在大企業受過歷練的人才。具備跟細胞治療、AI研發及創新專利等相關的專業技能,也很受歡迎。但是這些都是專家型人才,我們未來的三至五年,更需要的是一些管理型的複合型人才,能夠進行跨部門及國際化的管理工作。
很多企業其實也很看重員工的領導才能及管理能力,例如面對不確定性時的容忍度、是否有主人翁精神、了解自己的不足,主動找機會學習,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別人給予指示。對香港的年輕人來說,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便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不但讓他們認識行業的標準在哪裡,同時給他們一些實習機會、願景,以及跟CEO建立聯繫的機會。
展望未來十年,因為有老齡化及健康的需求,生命科技行業一定會發展得更快速。我跟合夥人在年初成立公司,就是希望能幫助中國的創新企業,甚至轉型的民營企業,培養並留住更多國際化的人才,將來做出更多優良藥品,讓大眾活得更健康。
撰文:何江穎女士 博才康濟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諮詢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