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成員
張世成先生目前是南豐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南豐集團是一家從事全球地產,生命科學和金融投資的國際商業集團。張先生亦擔任南豐生命科技的董事長,一家專注於生命科技領域的全球投資平臺。他作為聯合創始人創辦了鼎豐生科資本創投基金,在美國和中國有投資團隊。在他的領導下,南豐生命科技的投資涵蓋生命科技行業的各個子行業(包括新藥研發、醫療設備及醫學診斷)的不同投資階段。他的願景是將南豐生命科技打造成為生命科學領域中科學家,企業家,企業和投資者的理想合作夥伴。
張先生自2012年起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委員,自2010年起擔任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全國金融系統青年聯合會委員,上海市青年聯合會成員。
張先生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專業。在伯克利期間,他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擔任獨立研究員。
陳樂宗博士為私人投資集團晨興集團的始創人之一,業務包括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及地產投資。
陳博士結合其理科之專業訓練背景與投資市場之經驗,創立了多間生物技術公司。多項腫瘤學的創新技術因其投資而得以研發,其中包括溶瘤病毒(Biovex及DNATrix)、免疫腫瘤學(Aduro)、新型細胞毒性藥物(Nucana)、修飾腫瘤微環境(Vigeo)和新標靶介入治療(CellCentric及K-Gen)。於傳染病範疇內的投資包括研發新型抗生素(MicuRx及Artugen)、預防性疫苗(Matrivax)和抗病毒小分子藥物(Atea)。其他投資包括治療代謝疾病(CVI及Alms)、自體免疫性疾病(Kezar)、中樞神經系統疾病(Orthogonal、Pinteon、Cognito、Cognoa及Amylyx)和其他罕見疾病(Stealth及Apellis)的研究。
陳博士為哈佛大學全球顧問委員會成員、哈佛陳曾熙公共衞生學院院長顧問委員會委員及哈佛大學中國基金顧問團成員。同時身兼香港中文大學晨興書院院監會主席、倫敦惠康基金會的創新諮詢委員會主席。
陳博士先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工程學士及碩士學位,再到哈佛大學深造,獲得醫學物理碩士及放射生物學博士學位。其後在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任研究員。陳博士先後獲香港中文大學、格拉斯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以及麻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並獲推選為牛津大學沃弗森學院榮譽院士。
張永康先生,永桐資本的創始人、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專注天使、風險投資及對沖基金。他在中國已參與投資超過40家科技及醫療健康企業。他曾任滙豐銀行環球銀行常務董事及證券業務北京首席代表,負責在華投資銀行,資本投資及並購業務,為國家大型企業「走出去」和海外上市提供諮詢和戰略安排,並為環球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提供諮詢,融資和收購價值評估。
張先生亦致力培育下一代人才,他為非牟利機構香港金融青年會的創始人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該會成立於2013年,一直以來致力提升香港金融業界的競爭力及培育下一代金融領袖。張先生於2014年獲香港特區政府授予榮譽勳章,於2019年7月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
葉玉如教授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取得藥理學博士學位,此後她在紐約 Regeneron 製藥公司擔任高級科學家。加入科大後,她擔任過理學院院長、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以及生物化學系主任等職務。現時擔任科大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及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她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神經系統的發育及功能,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氏症)的藥物開發。她因神經營養因子(一種促進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存活、發育及維持的蛋白質)領域的重要生物學發現而聞名。她亦對了解與腦部發育、突觸可塑性以及其在神經系統疾病中調節異常有關的分子機制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一名卓有成就的科學家,葉教授發表的科研論文逾260篇,被科學引文索引(SCI)引用18,600餘次,且持有41項專利。她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且最近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葉教授亦是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她屢獲殊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以及法國政府頒發的「國家榮譽騎士勳章」。她亦是《神經科學雜誌》的資深編輯,並且當選神經科學及藥理學領域的兩大領先全球組織—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及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協會理事會成員。此外,她還是世界經濟論壇大腦研究專題全球議程理事會成員。
梁錦松先生,前香港財政司司長,現任香港南豐集團董事長及行政總裁。南豐集團是植根香港的地區性領先的地產及投資公司。梁先生同時兼任新風天域集團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該集團在中國提供醫療保健、養老服務及投資業務。梁先生同時是招商銀行獨立非執行董事、兩間慈善機構「香港小母牛」及「惜食堂」主席。
梁先生擁有多年在金融機構任職的經驗,包括美國黑石集團大中華區主席、摩根大通亞洲主席和花旗銀行亞洲私人銀行、投資銀行、資金部及大中華地區主管等。他亦曾任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移動(香港)、美國友邦保險(香港)的獨立董事、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國際顧問和哈佛商學院香港協會主席。曾任公職包括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機場管理局董事、香港期貨交易所董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籌備委員會委員、推選委員會委員與港事顧問。
盧煜明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及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他同時兼任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教授於英國劍橋大學取得文學士學位,其後再於牛津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及醫學博士學位。
於1997年,盧教授成為第一位科學家發表有關於孕婦血漿內發現胎兒游離DNA之研究,自此他一直處於這個嶄新研究領域的最前線。盧教授及其團隊藉此研發了唐氏綜合症的無創檢測方法,並迅速被超過90個國家所採用,每年讓數百萬孕婦受惠。盧教授亦發現了胎兒游離DNA與癌症腫瘤游離DNA之間的相似之處,並為癌症的液體活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特別是對於鼻咽癌的早期發現和監察有重大裨益。
盧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2014年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及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盧教授亦於201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在2013年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於2015年當選為港科院創院院士。
張曉東教授於2001年及2006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取得生物化學學士學位及博士學位。其後,他以博士後身分在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從事科研工作。張曉東教授於2013年成為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他現時是眾多研究部門的成員,包括幹細胞研究中心、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系統生物學與人類健康中心成員。同時,他也是香港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研究生項目成員。張曉東教授的主要研究範疇為成體幹細胞生物學。為了進一步了解成體幹細胞在組織再生與疾病中的生物學,他的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闡明控制幹細胞靜息態與由幹細胞主導的組織再生的分子機理。在此基礎上,實驗室的長期目標著眼於探究在幹細胞在生物衰老過程中的分子通路。張教授於2015年以「幹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分子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裘槎基金會前瞻科研大獎。他的研究成果可見於《Nature》,《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Cell Stem Cell》,《Cell Report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等學術期刊。
合夥人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香港區主管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朱雅儀女士現任畢馬威中國合夥人,專責為新興經濟和生命科學行業提供專業服務。早年加入畢馬威多倫多,至今在畢馬威香港任職超過19年。朱女士擁有豐富的審計和會計諮詢工作經驗,多年來主要負責為跨國企業和在香港或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或民營中國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目前和過去服務過的客戶行業包括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媒體和電信及零售消費品業等。朱女士在帶領中國內地及海外企業在香港市場進行首次公開招股方面經驗豐富。她曾在2014年至2017年期間擔任畢馬威信息技術、媒體和電信業主管合夥人,目前主管畢馬威香港的新經濟市場和生命科學業務。除了與不同行業領域的創新和新興企業攜手合作,朱女士還與香港政府、投資者、大學和企業實體合作,支持並發展香港的創業生態系統、新經濟發展機會和生命科學行業。
付山先生於2013年加入維梧資本,任公司管理合夥人、聯席CEO兼大中華區CEO。此前付先生曾擔任黑石集團全球合夥人及中國區首席代表,並曾任職於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外資利用司、中國國家經濟與貿易委員會、中國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及中國國務院生產辦公室。
付先生擁有中國北京大學歷史學學士與碩士學位。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院長及臨床教授
福田敬二教授現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院長及臨床教授,之前曾於世界衞生組織擔任多個重要職位,包括:助理總幹事、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總幹事高級顧問、衞生安全及環境助理總幹事,以及全球流感規劃處長。在此之前,他曾任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流感部流行病學處處長,以及美國國家傳染疾病中心病毒和皰疹病毒部門的流行病學專家。福田教授一直在全球公共衞生的眾多領域中擔當領導角色,當中包括:衞生安全、新發傳染病(包括:季節性流感、禽流感、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中東呼吸綜合症及伊波拉病毒) 、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大流行流感之防備框架發展、《國際衞生條例》的實施、食品安全以及慢性疲勞綜合症。此外,他在流行病學研究、實地調查、媒體溝通及國際外交談判方面均具豐富經驗,並於2016年直接促成了一個在聯合國召開的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歷史性首腦級會議。福田教授在美國歐柏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其後於美國佛蒙特大學醫學院畢業,並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公共衞生碩士學位。他曾於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接受有關流行病學情報服務的訓練,亦是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認可的內科醫生。
高猛先生是南豐集團總裁辦公室高級董事,主要負責集團的戰略投資。高先生也是New Frontier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代表New Frontier公司的主要投資人之一南豐集團。
加入南豐集團之前,高猛先生是黑石集團董事總經理,常駐香港,並參與完成了多個行業的私募投資專案。高猛先生曾擔任美國橡樹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高級副總裁,主要參與在大中華地區的私募投資及發展。此前在紐約,高猛先生任職于摩根大通及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投資銀行部。
高猛先生擁有北京大學經濟學士學位及耶魯大學碩士學位,並以優異畢業生身份獲得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何大一博士是美國紐約艾倫戴蒙愛滋病研究中心 (Aaron Diamond AIDS Research Center) 的主任及行政總裁、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Irene Diamond講座教授及醫生。
何博士生於台灣,12歲時與家人移民美國洛杉磯。高中畢業後入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加州理工學院。1974年獲加州理工學院頒授最高榮譽學士學位,1978年於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並分別於洛杉磯加州大學醫學院及麻省全科醫院進行內科及傳染病的臨床研究及實習。
在過去三十多年,何博士一直是愛滋病研究的先驅,他提出利用聯合抗病毒療法,即雞尾酒療法,重點打擊病毒在感染初期的自我複製能力。其享譽世界的研究,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們一直以來對愛滋病毒的認識,以及對愛滋病的療法。
何博士領導一個由中國及美國愛滋病研究機構所組成的聯合組織,致力協助中國解決愛滋病毒/愛滋病的問題,對協助中國改善愛滋病政策及引進一系列的愛滋病防控計劃起關鍵性作用。何博士更是促成香港大學在2007年成立愛滋病研究所的重要人物,並促成研究所與紐約艾倫戴蒙愛滋病研究中心及中國愛滋病預防治療計劃之策略性合作。
黄璐博士於2003年加入晨興創投,目前帶領晨興創投的中國醫療投資團隊。黃博士具有超過十六年生物醫藥/醫療健康領域的風險投資經驗,先後在大中國地區和北美參與了三十餘家生物醫藥/醫療健康公司的投資並出任多家公司董事。晨興創投生物醫藥/醫療健康投資團隊在中國的投資涵蓋新藥研發,生物技術,醫療設備,臨床診斷,醫療服務,醫療資訊化等各個領域,累計投資接近百餘家公司。
在加入晨興創投前,黃博士在美國紐約Continuum Health Partners公共關係及市場部先後從事市場研究,市場行銷及公共關係等工作,該機構為紐約著名的醫療管理機構,為紐約大都會地區的綜合性醫院提供管理服務。
李康善教授為臨床生物化學家,並為中大藥劑學院諮詢委員會成員及中大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研究中心的科學顧問。李教授於香港大學取得理學士及病理學博士學位,於該校任教七年後,李教授加入製藥行業逾25年,曾先後任職於多間藥業公司,包括美國強生、美國百健及葛蘭素史克(中國),以及擔任羅氏藥廠研發 (中國) 總經理及地區主管一職。
李教授擁有豐富的小分子和生物藥物的研發經驗,包括伴隨式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s)的研究,涵蓋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糖尿病併發症、腫瘤及炎症等治療領域。他於2013年至2018年間擔任香港科技園公司生物醫藥群組主管,為香港的生物科技業及轉化醫學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李教授曾發表50多篇同行評審論文,同時積極參與教學以及期刊稿件審查的工作,並擁14項共同研發專利。李教授曾擔任多間生物科技公司的行政總裁及董事,研究所和研究公司的顧問,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系客座教授及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名譽教授。
梁雪兒教授畢業於港大醫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及後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現任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科研)。梁教授在腸胃癌基因組學和腫瘤生物學研究上的突破性發現,廣受肯定,被公認為閱讀及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資料之一,獲美國科技資訊所基本科學指標(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評為全球首0.1%研究引用總數最高的權威作者。
梁教授領導研究團隊成功發現遺傳性結腸癌(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癌綜合症)的一種嶄新遺傳成因,並確立為標準基因診斷規程。這些測試方法已記載於世界衞生組織的教科書,並於全球應用。另外,她亦致力破解胃癌基因,找出不少新的癌症驅動基因,為發展個人化治療提供引導。
憑著其傑出研究,梁教授屢獲獎項殊榮,當中包括2007年榮獲極具權威的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奬及港大傑出研究學者獎。2012年梁教授由香港大學授予「明德教授席」榮譽,獲委任為簡悅威基金教授(自然科學),以表揚她的科研成就。
梁教授更將科學研究成果服務於社會,為全香港遺傳性腸癌患者提供慈善免費基因診斷服務。梁教授團隊的工作使許多癌前病變得以及早發現及治療,成功為年輕的高危人士預防腸癌。
梁教授熱心公益,在香港和亞洲地區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她是醫務化驗師管理委員會的主席、輔助醫療業管理局的成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研究局的成員、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評審撥款委員會的委員及國際學術期刊的編輯。
劉凱教授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繼而在美國羅格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在哈佛醫學院的波士頓兒童醫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職科大生命科學部。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樞神經系統軸突再生的機制。他的研究成果見於著名學術期刊,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科學進展》及《神經科學期刊》。
譚華正基金教授席(醫療科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病毒學講座教授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中心聯席總監香港大學世衞H5參考實驗室的聯席總監倫敦皇家學會院士
裴偉士教授是一名臨床及公共衞生病毒學家,致力研究人類與動物之間出現的新發病毒。他目前的研究包括新發動物及人類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包括H5N1及H7N9禽流感、2009年流感大流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以及近期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 2003年,他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為導致SARS的原因,並有效促成其病情受控,從中扮演關鍵角色。
裴教授是香港大學世衞組織H5參考實驗室的聯席總監,並擔任多個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常設委員會和特別諮詢委員會成員。他於2006年當選為倫敦皇家學會院士,其後獲選為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及獲委任為港科院院士。裴教授於2008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S.B.S.);亦曾獲馬來西亞科學研究院頒發馬哈蒂爾科學獎(2007年)及榮獲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團勳章(2017年)。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公共衞生實驗室科學分部主任
潘烈文教授於1996至1999年獲選為裘槎學者,在牛津大學鄧恩病理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他於1999年回到香港,並於2001年加入香港大學擔任研究助理教授。他現時於香港大學擔任公共衞生學院教授一職。
潘教授為一名分子病毒學家,專門研究會對全球公共衞生構成嚴重影響的病毒。他的研究有助揭示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的生物特徵及機制,從而針對相關病毒制定適當的控制措施。他至今已發表逾180篇同行評審的文章。自2005年以來,他一直獲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評為世界上首1%最常被引用的科學家;自2015年始更一直膺選論文被高度引用研究人員(Highly Cited Researcher)。他於2017年獲裘槎基金會頒發優秀科研者獎,並於2018年當選青年港科院的創始成員。
潘教授是多個國際組織的專家。除了自2006年起擔任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研究組成員外,他亦自2009年始為世界衞生組織流感病毒分子診斷工作組的專家,更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及世界動物衞生組織的專責顧問,專注控制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
徐珍錫先生現任賽特瑞恩產品發展部高級副總裁。賽特瑞恩是一家生物製藥公司,總部位於韓國仁川市,旨在通過創新的生物製劑成為世界領先的生命科學公司。徐先生於2014年加入賽特瑞恩並曾擔任多個重要職位。他亦曾擔任化妝品牌Celltrionskincure, Inc.的行政總裁。
徐先生擁有首爾大學農業及生命科學院動物資源系學士學位,及韓國科學技術院生物學系博士學位。
徐立之教授現為經綸慈善基金理事長,港科院創院院長,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院長及多倫多大學名譽大學教授。
徐教授為前香港大學校長。到任前,他是加拿大多倫多病童醫院遺傳系研究所遺傳系主任及首席遺傳學家,亦曾在多倫多大學出任教席。
徐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後負笈美國匹茲堡大學深造,獲生物科學博士學位。徐教授在遺傳學的研究工作,蜚聲國際。1989年,他成功斷定導致囊狀纖維症的缺陷基因(英文簡稱CFTR),是人類遺傳學上的重大突破,備受讚揚。徐教授亦致力於人類基因研究,其中以第七條染色體的分析及鑑定致病基因的研究尤其突出。
徐教授至今已發表了300篇科學文獻及65篇論文。徐教授擁有許多國家級/國際獎項,並獲加拿大皇家學會、倫敦皇家學會和台灣中央研究院頒授院士榮銜。他亦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榮登加拿大醫學殿堂榜。其他榮銜包括15個榮譽博士學位,加拿大及安大略省勳章、香港大紫荊勳章及金紫荊星章,並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太平紳士。
王殷厚教授本科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並獲劍橋大學藥理學博士學位。隨後在三藩市加州大學接受博士後培訓,並於1992年起加入香港科技大學,現任生命科學學部講座教授、理學院資深副院長、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及分子神經科學中心主任。王教授長期致力研究G蛋白偶聯受體及與藥物信號傳導相關的分子生物學。透過結合生化、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對瞭解因藥物受體活化而引發的細胞反應方面有重大發現和貢獻,特別在阿片類藥物耐受性和依賴性藥物的研發取得一定成就。迄今在國際科學頂尖期刊發表逾210份文章,並在多個國際性期刊如FASEB BioAdvances和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等擔任編輯工作。除致力於科研外,王教授還積極參與社會工作,包括獲任命為香港醫務委員會、消費者委員會及各學術和專業組織的會員或項目評委。王教授早年已獲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裘槎基金會分別頒授勳銜和裘槎優秀科研者獎以表彰他對社會及學術上所作出的貢獻。
於凡先生是滙橋資本集團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和首席投資官。於先生曾任全球頂級對沖基金奧氏資本(Och-Ziff Capital Management (OZ))的董事總經理及大中華區負責人,並完成了一些 OZ 最大的並且極為成功的投資。 在此之前,其曾任高盛集團(香港)的董事總經理,先後在多個營業單位擔任主管,並領導完成了一系列頂級中國公司的重大重組,IPO和並購交易。 此外,於先生也為全球頂級機構提供了其在中國和亞洲的戰略和交易諮詢。 在加入高盛之前,於先生曾在穆迪(紐約),瑞信(倫敦/香港)工作。
自 2010 年起,於先生成立、發起並管理了 4 支基金,涵蓋從中國、美國及歐洲投資的風險投資、成長期投資、收購和對沖基金。 於先生擅長發起和執行全球生命科學里程碑式的專案,這也成為於先生和滙橋資本集團的亮點,例如完成了具有影響力的價值33億美元的藥明康得私有化案例。 他擁有加強鞏固新興企業和行業領導者之間、中美及歐洲公司之間戰略合作的卓越能力,既能夠説明全球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同時協助中國企業在海外獲取新技術。
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港科院創院院士
袁國勇教授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曾評為香港太平紳士、獲頒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金、銀紫荊星章。他也是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外科榮授院士、英國皇家病理科醫學院榮授院士以及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愛丁堡及倫敦)。1997年,香港爆發H5N1禽流感病毒,袁教授最先在醫學雜誌《刺針》發表報告,指出受感染患者具有異常嚴重的臨床症狀而且死亡率高,而患者的樣本可在他的實驗室透過自行研製的分子檢測方法進行鑑定。2003年SARS爆發期間,袁教授領導團隊成功追查到SARS的病原冠狀病毒,四月份的《時代亞洲》更將他譽為該年度的亞洲英雄。他在發現新型微生物方面成就卓著,在人類和動物體內發現逾60種新型病毒、10種細菌、四種真菌及兩種原蟲。袁教授發表的900篇學術論文被引用超過36,000次,論文內容主要是關於新型微生物或新發傳染病病原的研究。
張鋒教授於2004年獲得哈佛學院化學與物理學學士學位、2009年獲得史丹福大學化學及生物工程博士學位。張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神經系統功能與疾病。他在自然微生物CRISPR系統用於真核細胞(包括人類細胞)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方面做出了最前沿的探索。通過CRISPR及其他方法,張教授深入研究了基因和遺傳機制與各種疾病的關聯,尤其是在神經系統紊亂方面。
張教授於2011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同時在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McGovern Institute)大腦與認知科學部門,以及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從事科研工作。2013年,他的實驗室開發出創新性CRISPR/Cas系統,大幅度提高了編輯基因的可靠性和效率,而引起國際關注和並因他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而獲得各種榮譽。2014年,張鋒被《自然》雜誌評選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2015年獲得「年度波士頓人」提名,2016年三月獲得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2017年晉升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終身教授 。
黃槿先生乃一名擁有豐富經驗的行政人員,於高等教育院校及公營機構工作長達20年。
在加入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前,黃先生在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擔任教育及拓展主管,負責為西九文化區內多個表演藝術中心及園區制訂教育策略及發展方向,同時統籌拓展觀衆的相關工作。
黃先生曾於高等教育界工作長達17年。於2007至2017年間,黃先生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先後擔任媒體及文化研究首席講師、學位課程中心總監及國際學院總監。黃先生於任內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大學、商業機構和社區網絡建立夥伴關係,並管理學院內2,000名師生。
黃先生分別於香港及英國接受教育,先後獲本地及海外大學委任為客席教授,並獲邀為多個組織擔任顧問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