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夏季实习计划2021正式圆满结束!本会于2021年8月13日举行了闭幕典礼,很荣幸邀请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副局长钟伟强博士为我们致欢迎辞,并由本会创办人及主席张世成先生致闭幕辞。此外,在活动中,德琪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梅建明博士向实习生分享鼓励的说话。
恭喜33名实习生完成了夏季实习计划2021!再次感谢各参与本计划的公司,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给我们的实习生,并鸣谢所有讲者在周末活动中分享业内经验,以及各合作伙伴全力支持本会的活动!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夏季实习计划2021的周末活动于2021年7月24日完满举行。上午于南丰作坊举行了「生物 x 科技:创意最重要?!」座谈会,邀请到薪创生命科技行政总裁及创始人黄棨麟博士及南丰集团商业创新部副总经理陈慧欣女士出席。他们分享了如何为产品注入新技术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并且谈及注入创新元素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南丰作坊联席总监陈浩扬先生为是次座谈会的主持人,在活动中亦有分享南丰作坊的愿景和使命,并带我们参观了南丰作坊内的制作空间。
座谈会结束后,实习生有机会参加「走进南丰纱厂」导赏团,了解到南丰纺织旧厂房如何活化成为崭新的南丰纱厂,并将荃湾区的纺织历史连接未来,迈向创新科技与时尚融合的发展方向。
(明报JUMP 2021年6月23日)— 生命科技是时代大趋势,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HKLSS)透过与香港及内地的生命科技公司和科技专才的合作,举办夏季实习计划,让香港生命科技学生增长知识和扩阔视野,了解更多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学的出路,以提升香港在生命科技界别的竞争力。2021年度第3届夏季实习计划再度归来,并即将启动,致力提供机会推动行业发展。
实习机会多 连系业界精英及青年一代
HKLSS举办的夏季实习计划让参加者有机会在多间业界顶尖的医疗、制药或生物科技初创企业学习实用技能,更透过一系列实用和互动工作坊、嘉宾讲座和社交活动,让实习生与业界相处及交流,令实习生对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为期6星期 逾20间企业参与
为期六星期的实习计划主要对象为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是次参与的企业逾20间,多间享负盛名的生物科技公司也参与其中,包括善觅有限公司(Sanomics Limited)、薪创生命科技公司(Novus Life Sciences Limited)、得易健康有限公司(Take2 Health Limited)、倍灵科技有限公司(Belu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宏声医疗科技(Opharmic Technology (HK) Limited)等。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会被安排到研发、业务拓展、投资、政策研究、检测及营销等其中一个范畴工作,并籍此学习课堂以外的实用技能,令他们有更全面的发展。
报名反应热烈 共收取250份申请
HKLSS实习计划踏入第三个年头,今年成功收取250份的申请,反应热烈。经过多次遴选及面试后,挑选出大约30多名实习生,并将于七月起展开实习工作。去年曾透过实习计划于极目生物实习的香港大学眼科硕士生徐洁琛今年再度参与,她表示实习机会难能可贵,除了实习工作外,HKLSS举办的不同活动不但让她对业界有更深入的了解,更让她建立起业界人际关系网络,让她获益良多。此外,她亦希望可以透过今年的实习计划,接触更多有关生命科技行业的不同范畴,发掘更多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出路。
「座谈会系列2021:成为生物科技创业家的原因与装备」将于2021年7月14日举行。是次线上座谈会邀请到极目生物创始人及行政总裁胡海迪博士及善觅行政总裁施明耀先生将谈及他们于香港及内地成为生物科技创业家的创业历程。报名及详情,请参阅活动网页。
AsianScientist —— 根据一项刊登在《胸腔》医学期刊的研究,自制布质口罩需要至少两层,最好是三层,才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
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飞沫横飞。 口罩可保护健康的人免受病毒感染,而遭感染的人也可避免病毒继续传播。 但是,全球外科口罩短缺,因此卫生机构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议使用其他口罩,例如自制布质口罩。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员比较了单层、双层布质口罩(170寸针数、175米平方重的棉布)以及三层外科口罩(Bao Thach口罩制造商)防止飞沫横飞的有效程度。
单层口罩由发圈和T恤摺迭而成,而双层口罩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网上提供的讯息所缝制。
研究员采用特别订制的LED灯光以及高速摄像机,拍摄一个健康的人说话、咳嗽、打喷嚏时所产生的飞沫如何通过空气分散。
影像对比显示,完全无遮盖(左上)、单层口罩(右上)、双层口罩(左下)、外科口罩(右下)。 来源:新南威尔士大学。
影像显示,三层外科口罩最有效防止飞沫通过空气传播。 双层口罩比起单层口罩,更有效防止咳嗽和打喷嚏的飞沫传播。
研究的首席着者,博士生Prateek Bahl表示:“我们没有测试双层以上,不过总的来说,愈多层,愈有效。 例如,一个12层的布质口罩和外科口罩的防护能力是一样的,皆可有效减少传染风险达67%。”
为加强布质口罩的有效性,Bahl 有以下建议和指导:使用至少三层的口罩; 最外层采用防水的布料;选择高针数、紧密纺织的布料;选择混合式的布料因为这类布料过滤性高,也比较舒适;使用适合脸型的口罩,避免缝隙;以及每天清洗使用过的口罩。
笔者们表示:“自制布质口罩的指引中,需注明使用多层布料。 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以设计更安全的口罩,而各国也需要确保足够生产与购买外科口罩。”
----
来源:英国医学期刊;图:Vera Davidora/Unsplash
免责声明:此文仅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AsianScientist —— 正当全球各地开始接种疫苗,新加坡科学家发现喷一喷聚维酮碘或氢氧奎宁喉咙喷雾可暂时减缓传播。他们的研究发现刊登于《国际传染病杂志》。
新冠疫苗在前所未有的速度下研发并使用,除非全世界完成疫苗接种, 否则新冠肺炎将仍是全球的一大威胁。直到那一天,公共卫生上的防卫,例如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才是最有效减缓病毒传播的方法。
随着全球各地出现变异毒株和感染群,科学家正马不停蹄地寻找创新的方式控制病毒传播。在新加坡,一组临床研究员转向其他疾病所反复尝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这包括治疗疟疾的氢氧奎宁(hydroxychloroquine)、具防菌效果的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抗寄生虫的伊维菌素(ivermectin)以及熟悉的维他命C。
一组由新加坡国立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以3,037名遭隔离的外籍劳工为对象的随机临床试验,尝试了以上所提及的药物。
试验中,外劳宿舍的每一层楼随机分配到了42天的预防性药物——口服氢氧奎宁、口服伊维菌素、聚维酮碘喉咙喷雾、锌与维他命C或只是维他命C而已。由于维他命C是广泛使用的保健品,所以服用维他命C的外劳成为了其他药物的基准。
虽然超过半数(55.4%)的外劳后来还是遭到病毒感染,但是服用氢氧奎宁的外劳感染机率(49%)则稍微低了一点,而使用聚维酮碘喉咙喷雾的外劳感染几率低至46%。相比之下,只服用维他命C的外劳则有70%遭到感染。
新加坡国立医院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副教授Raymond Seet表示: 「这是第一项针对在高感染区里及遭隔离的情况下,预防性疗法可减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传播的试验。」
由于氢氧奎宁和聚维酮碘是两款相对安全的药物,这表示了这两种药物可作为居住在密集且高传染区的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传播方法。根据著者,往后的研究可专注药物长期对高风险群体的效益,例如年长者或是免疫力下降及患有其他疾病的人。
副教授Raymond Seet总结: 「尤其是高传染区,在等待疫苗接种的期间,这些药物可暂时辅助现有的防疫措施。」
---
来源:国立大学组织;图:kandl stock/Shutterstock.
免责声明:此文仅反映作者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为鼓励更多年轻人接种新冠疫苗,本会实习生陈恺乔(HKU MBBS)及天龙(HKU BSc)一同参与拍摄两段短片。第二段的短片,以轻松手法,探讨部分人对疫苗的误解。如欲观赏广东话版本,请浏览本会YouTube专页。
为鼓励年轻人接种新冠疫苗,本会实习生陈恺乔(HKU MBBS)及天龙(HKU BSc)参与拍摄两段短片,于七、八月期间,在本会社交媒体平台播放。以上为第一段短片,如欲观赏广东话版本,请浏览本会YouTube专页。
「座谈会系列2021:生物 x 科技:创意最重要?!」将于2021年7月24日在南丰作坊举行。在本次座谈会中,薪创生命科技行政总裁及创始人黄棨麟博士及南丰集团商业创新部副总经理陈慧欣女士将分享如何将新技术融入产品,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并且探讨注入创新元素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性。报名及详情,请参阅活动网页。